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

第二集:企業升級轉型支援資助選擇多

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
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
企業可考慮尋求資源助資金周轉及升級轉型

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環球經貿格局面臨大變革。港商除了探索新的市場,以及新的生產地,亦可以思考以科技提高生產力。不過升級轉型,說來容易,中小企面對經濟難關,有沒有能力加大投資?今集「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」介紹港商要升級轉型,可以獲得的實質支援。

香港經濟面臨重大挑戰,本港經濟增長由2018年第一季開始,已經連續六季增長動力放緩;外部需求減弱,2019年第二季整體貨物出口下跌5.4%;營商氣氛轉差,整體投資開支亦顯著下跌,2019年第二季跌幅達到12%,是連續三季下跌。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,港商面對的困難,是近年最大,業界經已作長期應戰的預備:「外圍環境是近十年最差,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戰,涉及所有貨物,美國當地經濟環境亦遇逆轉,未來一段時間外貿環境風高浪急,加上香港近兩個月的社會事件對經濟構成壓力,第一線壓力必然在於企業,尤其中小企。中美貿易糾紛發展至今變為貿易戰,很多本港商會經已不存奢望,預計時間會拖得久,大家心裡知道要過緊日子,企業經已做好準備。」

邱騰華說,香港面對外憂加內患,對中小企來說最重要是銀根。為協助中小企資金周轉,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在「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」下開設一個新計劃,準備為微小企業、或有意創業的專業人士提供九成信貸擔保產品,為中小企提供最多600萬元貸款,最長可以分五年歸還,並豁免最少需要有一年經營經驗的限制,申請企業因此毋須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表。

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「八成信貸擔保產品」亦有新紓緩措施,借款企業可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申請延遲償還本金最多六個月,期滿後有需要可申請續期,合共以12個月為上限,期內只需支付利息。此外,改良了的「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」亦會延長到2022年中。 邱騰華說,本港企業將來的生意,市場可能並非以美國為首,生產則並非以內地為主,部分本港廠商的生產線,可能已經移離內地:「即使未能移離亦有出路,例如出口轉內銷,內地中產人口有四、五億,可能是全球最大,特區政府會與國家商務部討論,如何協助港企轉攻內地市場,在年底的上海進口博覽會,港商亦可爭取市場。不過企業為適應新市場,產品可能需作調整,企業要升級轉型,在升級轉型過程中,可以獲得很多基金資助。」

要加大投資、升級轉型,對資金緊絀的中小企來說,談何容易,但有心踏出第一步,可以找到援手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本月16至17日,將舉行「中小企資助基金推廣日」,提供接近50個資助基金的資訊,包括香港以至大灣區其他地方政府及法定機構的基金。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說,在升級轉型的過程中,可以透過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(RTTP)」申請,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,尤其是與「工業 4.0」及「企業 4.0」有關的培訓,大大減輕培訓人才的成本負擔:「RTTP 去年八月推出,是個好計劃,可以幫助企業升級轉型加強人才培訓,參加不同課程,政府會有二對一的配對,例如學費100元,政府出66元,你出33元,如果你認為課程不適合,亦可以向科研機構或生產力局,報讀度身訂造課程。」在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下,每間公司每年最多可獲港幣 50 萬元資助。

提到其他資助,零售業可以考慮「零售業人力需求管理科技應用支援計劃(ReTAAS)」,資助零售企業應用科技,節省人手、提高生產力,例如建立電子商店 (e-Shop)、電子付款、閉路電視系統等。每間企業可獲項目開支一半,最多5萬港元資助。

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,亦設有鼓勵私營機構主動研發的「企業支援計劃」,最高資助額有 1000 萬。本地企業亦可以申請上限 40 萬港元的「科技券計劃」,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。畢堅文說,三個大灣區城市,包括東莞、中山和珠海,都有推出「港資企業升級轉型輔導計劃」,讓合資格港商申請,東莞的升級轉型輔導資助,近日提升至 60 萬元人民幣,中山和珠海的資助則分別為 43 萬及 30 萬元人民幣:「生產力局過去數年同東莞、中山、珠海有很多緊密合作,他們針對在當地設廠的港商,希望這些港商升級轉型,很多廠商可能不清楚,因此在今次展覽會,東莞、中山、珠海會派代表來解答。」畢堅文說要申請成功,最重要是資料齊備、如實申報,但過程並不如想像中困難。

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說,面對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,企業需要拓闊生產地和市場數目,不過面對不同的語言、文化、風俗,企業必定面對壓力,這時企業的競爭力就在於建立獨特優勢:「最終關鍵是有多少『殺食』之處,由產品設計、品牌、技術含量,以至團隊有何專長等等,有意提升的企業,可以尋求生產力局、工業貿易署等幫助。要升級轉型成功,較新的關鍵在於科技含量,在生產、銷售渠道,都有很多空間發展,香港是自由港,擁有訊息靈通、較易招攬人才、資金相對豐富等優勢,希望有助加快企業轉型。」

關家明說,在應對目前美國的貿易措施方面,香港企業可以在報關方面下功夫,例如向美國政府申請轄免。他以美國2018年其中一輪向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清單為例,說在萬多個轄免申請中,有千多個成功,成功率逾一成。若要改變產地來源,避免受加關稅影響,亦宜花功夫研究,如何「輕便快手」達到目的,例如從事成衣業,可能在上游、原材料工序便要搬廠,但電子產品則可能偏重後期工序。此外,港商亦可以找法律、報關方面的專家,找尋在關稅計算方面的空間,嘗試減輕加關稅造成的損傷。

更多專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