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

第四集:科研資金過河助院校開拓研究機會

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
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俞捷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
科研資金過河助院校開拓研究機會

科技創新一直是大灣區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。今年二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網要,提出要推動香港、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,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和產業優勢,建築區域創新體系。在規劃出台前,各種便利本港與內地科研合作的措施亦相繼出台,其中包括去年中推出,容許國家科研項目經費資助香港相關科研項目,即是俗稱的「資金過河」。

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俞捷領導的團隊,聯同兩間內地院校合作研發供5G網絡傳輸信號的芯片,上月底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廳,透過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頒發約350萬港元研發資金,是本港首批獲得過河資金的研究項目之一。

俞捷指單靠本港院校,由於設備同資金有限,以往較難做到一些較大規模的研究,未有資金過河措施之前,香港院校無法自行申請內地經費,間接流失研究機會。「假如合作機構發現你申請資金的程序複雜或不順暢,自然會寧願找北大清華等內地院校,因此今次措施令合作機制及資金往來更透明,幫助很大。」

今次的研究團隊,是由科大牽頭做主體研發,華南理工大學及南方科技大學各佔1成半的研究資金配合。俞捷認為,同內地院校或者廠商等機構合作申請研發資金,其中一個好處,是可以更容易適應內地的申請制度同規則,令成功機會增加。另一個好處,就是更易接觸內地相關產業鍊,方便聯繫本港缺乏的生產商製作樣本等,令研發產品更「接地氣」。

科大首席副校長倪明選表示,自從大灣區規劃同相關措施陸續出台,校內同內地院校合作科研的氣氛和意願亦更強烈,而本港較重視基礎科研,同內地院校較多進行應用科研,兩者可以做到良好配合。在這種配合形式下,以往香港無法進行的大型研究,亦都得以實現。他舉例指,設於科大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(廣州)香港分部,本月就獲得內地一筆4300萬元的資金,進行海洋研究。

為了迎合大灣區規劃的科研及教學機遇,本港不少大學近年都在內地開校分校或研究所,其中科大位於廣州南沙的校園,預計在三年內成立,初時會以招收研究生為主。倪明選表示,廣州校區同香港校區,是以優勢互補方式運作,兩個校區的教學人員和學生有充份機會交流,加強兩地人員的科研合作機會。而近年廣深港高鐵同港珠澳大橋等跨境基建相繼落成,亦令兩個校區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容易。

倪明選又指,以往很多院校希望與科大合作科研項目,但礙於清水灣校園人手同資源限制,未能全部實現,日後有廣州校園配合,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。「合作需要分享人員及實驗室,但現時清水灣校園空間就只有這麼大。將來比香港校園大一倍的廣州校園啟用後,就可以容納更多合作。」

除了研發之外,知識轉移同科技創新,亦是近年各大院校越來越重視的環節。例如科大,上月就通過成立一個五千萬元的創業基金,推廣校內創業精神及支持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初創公司。倪明選指,創業基金有孵化中心等創業相關資源配套,目的是希望協助投身初創的校友,創業之路可以更順利。倪明選鼓勵初創校友,多嘗試到大灣區城市尋找機遇,指透過大灣區打入內地市場,可以成為走向全國,以至全世界的起步,又舉例指創辦無人機領頭企業大疆的校友汪滔的經歷,就是最好例子。
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亦指,曾探訪在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初創青年,都認為大灣區現時不論在配套以至氛圍,都十分適合創科發展。「例如深圳南山等個別地區的初創企業基地,已經成為一個群組,有本港、當地以至全國的年青人匯聚,多樣化氣氛令很多初創企業願意到當地一試。」

更多專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