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

第五集:大灣區對港專業服務需求日增

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
壹品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賢翰
廣州專業服務VO CHAN

近年越來越多專業服務業界北上到內地尋找機遇,有本港的建築設計師表示,受到大灣區規劃綱要吸引,去年到廣州落戶,他認為區內發展迅速,機遇處處,但要做足充份準備,才能順利發展。今集「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」,介紹本港專業服務人才,如何開拓內地的廣大市場。

建築設計師陳賢翰2012年大學畢業,工作兩年後同拍檔創業,在香港成立工作室。雖然事業逐步發展,不過陳賢翰慢慢覺得香港市場有局限,甚至感到迷失。「一直工作下來,漸漸發現投標的對手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,客人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發展商,開始反思香港市場是否這樣細小,十年後會否仍然與今日一樣,無機會作更多發展。」

為了打破困局,陳賢翰開始探索其他市場的發展空間,包括北京同上海等內地一線大城市,但最終就被當時剛開始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吸引。陳賢翰指,當時花了半年時間,經常在香港同內地兩地跑,了解當地的市場、行業規矩,進入市場的優勢同短處,以及結識當地工作的港人等,經過一番準備,最終去年一月,在廣州開設建築設計公司,進軍內地建築設計、室內設計及項目管理市場。

陳賢翰指要落戶內地,第一步要適應的就是制度安排,否則不只接生意,甚至參加一些業界比賽都未必做得到。他指本港的建築設計師並無特定牌照,但內地除了個人要有牌照,公司也要有牌照,甚至會分等級,因此要落戶首先就要處理好制度安排。

花這麼多時間和功夫進入內地市場,是否物有所值?陳賢翰指,單是落戶的廣州,近年天河區有大片住宅、廠房落成,加上近年新規劃的廣州國際金融城,建築設計的機遇處處,形容等同「金魚一樣游過來」。他指廣州的設計項目,規劃動輒達到數萬呎樓面,相反香港數千呎的項目已經算大,因此在廣州開業半年,就已經追上香港公司承接的項目面積,人手亦由最初兩、三名設計師,增加到約30人。

陳賢翰指,本港建築設計師相比內地同行,接觸世界更多設計文化及案例,加上香港人的辦事效率高,因此在內地工作絕對有優勢。不過他亦認為,要真正融入內地市場,就要了解當地人的獨特需要。「在本港設計一間餐廳,需要安排排隊點餐的位置,但內地慣於使用移動支付,每張餐桌上只要附有二維碼就可以點餐,這些細節就需要事先了解,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。」

好像陳賢翰一樣的本港專業服務業人士,透過《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》(CEPA)進入內地市場其實由來已久,而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後,更指明要發揮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引領作用,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發揮資本市場及金融功能。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,綱要配合專業服務的政策亦相繼出台,例如南沙片區已經率先推出港人港企政策措施,吸引跨境專業服務人才前往發展。
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,在當前中美貿易糾紛的大環境下,港商不論進入大灣區,或開拓新市場,都需要各種專業服務協助。他指香港有眾多優秀的專業服務人才,可以在當前環境發揮所長。邱騰華又期望,本港作為便利投資者,提供專業服務的城市,可以同大灣區內提供生產及市場的城市合作,互補長短。

更多專題